我院石油化工学院党委以全省党建工作标杆学院为动力,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聚焦“五个到位”,着力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以“一流党建”引领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石油化工学院党委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主题党日活动
聚焦发挥政治功能,将组织运行机制落实到位
议事决策有制度。明确“三重一大”事项由党委会前置把关后再由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形成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建立党政领导重大事项必沟通、党政干部重大内容必汇报、学院重大安排必传达的“三必”沟通机制,形成党政决策、学者献策、全院施策的民主集中制度。
校党委书记陈国龙到石油化工学院调研指导党建工作和学科建设
分析研判常态化。形成“思想、组织、作风、党风廉政和制度建设”五位一体的党委全面领导机制,提出“1+1+1+1”党建工作运行模式,深入开展基层党支部“学习·诊断·建设”行动,形成意识形态专题一学期1研判,思政工作一学期1研讨、党建工作一季度1检查、学生工作一周1分析的党建工作机制。
压实责任勇担当。出台《石油化工学院党委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通过召开支部书记工作例会、学院中层干部例会、行政工作例会、辅导员工作例会等,坚持以上率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让“少数示范多数跟上”成为习惯。
校长付贤智院士为石油化工学院师生上党课
聚焦强化政治引领,将政治把关作用落实到位
严格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度。制定《中共我院石油化工学院委员会意识形态工作实施办法》,定期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严把人才选聘“入口关”、守住线上线下“教学关”、落实讲座论坛“一会一报制”和宣传报道“三审三校制”,全面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
严格网络媒体平台齐抓共管。打造“1+5”网络思政育人阵地,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为品牌,打通网站微信等5个新媒体平台,应用青年语言创作党建文创作品,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功能,积极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三年来,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报道学院典型经验60多篇,学院连续两年入选hbs02红宝石线路新闻宣传工作十佳单位、hbs02红宝石线路十佳门户网站。
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学院党建工作典型经验
严格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工作。成立绿色化工功能型党支部,推进学科特色专业社团建设“一体两结合”,将党日活动与社团活动紧密结合,开展科普进社区、进校园,举办四届“化工创意文化节”,增强社团活动的思想性、专业性和影响力。在党支部带领下,绿色化工创想协会在学校疫情防控中主动作为,并获hbs02红宝石线路“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聚焦突出铸魂育人,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位
涵养师德师风,打造开放式党性修养“加油站”。深挖学院红色基因,以魏可镁院士为榜样,推动全院教师成为可镁先生优秀师德师风的传承者。建设“以初心为主题、以四史为主线、以hbs02红宝石线路‘三种精神’为核心内容”的面向全校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成为传承hbs02红宝石线路“三种精神”和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教育培训的重要基地。
中组部干教局领导调研指导学院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凝练化工特色,打造“可镁思政”学生工作品牌。提炼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主线的“一催三定五育”新工科石化人才培养模式,获“学习强国”平台推广;谱奏“可镁思政”三部曲,以“可镁讲坛”讲学术,“书记面对面”解困惑,“院长下午茶”谈发展,纵向覆盖本硕博、横向联动校企生,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发挥科研育人优势,打造全方位育人格局。推行“党委领导+高层次人才”的“双班主任”制度;组建以教师党员为主体的学科指导团队,近三年共指导学生获创新创业类国家级奖项47项,并于2021年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省唯一的主赛道金奖;成立考研功能型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结对共建,以优良党风强师风促教风带学风,考研升学率屡破新高,2022年达58.5%,全校第一。
2021年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省唯一的主赛道金奖
聚焦提升党建质量,将基层组织建设落实到位
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夯实支部党建基础。积极做好青年教师发展党员工作,近2年来在高层次人才中发展教师党员4名;坚持党支部书记例会制、“三会一课”检查制、党建思政工作考核制,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引导党建进社区、进社团、进企业,让绿色、环保、高科技的化工学科深入人心;推进学院样板党支部与省委教育工委组织处党支部等校内外党支部共建共创,积极拓宽党建工作效能。
积极开展政、校、企三维党建共建
以提升战斗力为目标提升支部建设水平。总结推广催化中心党支部全国首批高校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经验做法,重点引导教学名师、科研骨干担任党支部书记,实现“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100%全覆盖。充分发挥“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头雁效应”,把基层党支部打造成“双融双促”的坚强战斗堡垒。2021年催化中心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福建省新时代党建优秀案例。
充分发挥工催党支部“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头雁效应”
以主体功能为抓手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疫情期间,学院党委精准发力,以教工党支部强化教学质量、科研党支部保障复工复产、“功能型”党支部抓实疫情防控和日常管理,全面保障泉港校区安全、和谐、稳定。学习强国、新福建等主流媒体报道了学院党委疫情防控工作典型经验。
聚焦融合事业发展,将服务改革发展落实到位
推进“党建+人才培养”,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做到课程思政和人才培养双融双促。学院党委牵头与福能石化集团、泉港区政府联合申报省首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探索校政企多主体共建共享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催化中心党支部所在教师团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新增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党员名师2人、团队2个。
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
推进“党建+学科建设”,把党建引领贯穿“双一流”建设全过程,融入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推动党管人才集聚效应。实行“高层次人才精准服务计划”,积极引育服务8位国家级人才,鲍晓军教授荣获2021年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新增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支。成立清源创新实验室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聚才汇智,构筑创新人才聚集地,获批省博士后实践创新基地、泉州市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单位。学院学科竞争力不断增强,化工学科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全球40位,居全国前10%。
清源创新实验室党支部书记鲍晓军教授荣获2021年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推进“党建+科学研究”,以强支部带动科研团队建设,把“做有用的科研”作为科学研究的着力点和关键点,实现党建与科研同频共振。通过将党支部建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上,学院获国家级科研项目数量持续增长,产出一批高显示度成果,如清源创新实验室党支部书记鲍晓军教授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催化中心党支部书记江莉龙研究员团队两次获中国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与紫金集团合作创建国内首家“氨-氢能源重大产业创新平台”,有力支撑国家“双碳计划”;功能型电子化学品党支部书记侯琳熙教授团队解决“卡脖子”问题,获中国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党建+科学研究”标志性成果显著
学院与紫金矿集团、北京三聚环保公司签订绿色能源重大产业项目合作战略
推进“党建+服务战略”,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探索“校地企、产学研”融合发展新模式,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服务发展新格局。注重发挥科研团队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地方开展“结对共建”,攻关破解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如催化中心党支部所在团队攻关世界首套“钌基低温低压合成氨”工业装置,打破国外近30年技术垄断;功能型电子化学品党支部所在团队打破国外高端湿电子化学品技术垄断。学院党委连续10年组织社会实践博士服务团,深入农村和企业开展科技下乡和智力服务,引导学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学院氨合成成套技术通过中国石化联合会成果鉴定
人民网:http://fj.people.com.cn/n2/2022/0530/c181466-35292410.html
新福建:https://share.fjdaily.com/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3388/1464039.html?isShare=true&advColumnI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