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下午,为庆祝hbs02红宝石线路55周年华诞,中国科学院院士、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化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常委、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厦门大学教授郑兰荪院士应邀出席校庆55周年“院士论坛”,以授课的形式为我校师生带来一堂题为《物质结构与原子团簇》的精彩教学示范课。250多位青年教师和学生到场聆听,教室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坐满了学生,气氛十分热烈。论坛由化学化工学院党委石炳文书记主持。
校党委陈永正书记出席论坛并致欢迎辞。他首先对郑兰荪院士莅临我校院士论坛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向师生简单介绍了郑兰荪院士在科研和教学上取得的突出成绩。
课堂上,郑兰荪院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晰严密的逻辑思维、生动形象的讲解,从最简单的分子概念与化学键理论开始,融入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由浅及深,把复杂的科学问题用简单的数学模型和基础的概念知识解释得清楚透彻。他将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前沿信息融入本科基础课堂教学,使得课程内容和知识体系不断更新、完善。授课过程中,郑兰荪院士富有激情,博古通今,引经据典,将复杂枯燥的基础课程上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授课结束后,在场的学生与郑兰荪院士进行了热烈的互动。郑兰荪院士渊博的科学知识、严谨的科研精神和谦和的大师风范深深感染了在场的师生们。
郑兰荪教授于1954年出生于厦门鼓浪屿,是厦门大学化学系77级学生,首届中美联合招收的化学类留美研究生(CGP项目),师从C60的发现者、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Smalley教授,参与原子团簇科学的开拓性研究,1986年在美国Rice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86年回国后一直在厦门大学化学系工作,主要从事原子团簇科学及相关纳米结构和材料的合成与研究。
郑兰荪教授已发表了300多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2004年4月30日,由郑兰荪教授课题组等合成C50Cl10的研究成果在美国《Science》杂志发表,取得富勒烯科学的重要突破,迅速在国际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这是全世界首次合成出比C60小的富勒烯,是富勒烯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200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7年担任973计划项目“物质性能的分子设计与结构调控”的首席科学家。
当选院士后,郑兰荪仍坚持为本科生上课。每周往返厦大漳州校区两次,给本科一年级学生上《化学原理》课。他认为,为本科生上课是教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样可以将研究成果的最新发展动态直接传授给学生,拓展他们的学术视野,增强他们对本学科发展的信心。他的精神鼓励着更多学术造诣深厚的教授走上本科课程的讲台。
陈永正书记出席论坛现场并致辞 慕容客 摄
郑兰荪院士在作报告 慕容客 摄
论坛现场 慕容客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