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教学成果 媒体报道 正文

福建学习平台(2020-11-28):福建探索 | 我院石化学院“一催三定五育”打造新工科石化人才

发布日期:2020-11-29 阅读量:

2014年2月27日,由hbs02红宝石线路、泉州市泉港区人民政府、福建石化集团公司共同建设的我院石油化工学院正式成立,学院以服务福建省石化支柱产业为目标,依托泉港校区,将人才培养建在行业一线,打通了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主线的“一催三定五育”新工科石化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石化学院人才培养体系

校企融合精细催化 同向发力

“与其他学院同学不同,我是在企业领取了录取通知书,并和爸爸妈妈一起参观了多种类型的化工企业,这让我对未来的学习方向更加明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9级本科新生感慨道。

2019级新生在企业领取录取通知书

一直以来,我院石化学院从催化角度精细把握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催化剂”的特性,结合学科特点,加强校企融合,从催化的角度定义人才培养目标,以“入学启航—学海凌云—毕业扬帆”的思政三部曲为基础,落实化工人才培养目标,打造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体系,实现了企业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一致性。

每年新生入校前后,我院石油化工学院开展“入学教育六重奏”:专业教育进企业—工匠劳模话产业—专家教授谈专业—石化学长看石化—泉港学子说泉港—贫困新生迎新生。2019年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了“未入大学门,先探就业路”活动,提前对新生普及专业教育第一课。

“为了更好地加深与我院石油化工学院的合作,培养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我们设立‘申远奖学金’,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这是我们企业担负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体现。同时开设‘申远实验班’,选拔优秀的学生进入实验班中,采取类似订单式的合作模式,让学生在大学就了解我们企业。”福建申远新材料有限公司人资如是说。我院石油化工学院逐步将企业合作前置,近年来与福建20余家化工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获得企业资助的奖助学金年均90余万元,用于激励更多学生成长成才。

此外,学院结合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梳理化工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就业去向,编制《交叉学科一览图》。成立考研功能型党支部,围绕“引、准、保、助、疏、固”六字工作法做好考研升学服务工作,近三年升学率由14.3%增长至45.8%。

疫情期间,学院转变就业工作思路,探索双毕业班辅导员制(1+1),构成了“1+1+X”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由往届毕业班辅导员指导今年的毕业班辅导员共同做好学院毕业生工作,以老带新,减少重复性工作重新熟悉的过程,在其他年级辅导员(X)的积极配合下,通力协作,统筹做好毕业、招聘、考录等相关工作,让他们顺利毕业、尽早就业。

“疫情期间,无法返校领取毕业证书等相关证件,没想到学校竟然特地到单位来发放,还有特殊‘云端毕业照’,太让我感动了。”2020届毕业生黄任艳在即将就职的公司和hbs02红宝石线路联合举办的人才交接仪式上,收下了这份来自母校的祝福,让这个特殊的毕业季少了一些遗憾。

近3年,我院石油化工学院就业率均超96%,职业满意度超93%,在国企、央企、世界五百强、上市公司的就业比例超70%,实现高质量就业。疫情期间,我院石油化工学院率先联合智联招聘网启动空中双选会,牵头开展福建省化工行业八校联合专场空中宣讲会,保障疫情期间毕业生就业不掉线。

福建省化工类专业联合专场空中双选会

定性定量定向齐行 同频共振

“学院的班级量化考评和个人征信档案,将班级每位同学的热情都激发起来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档案里能够丰富多彩,也希望班级的总体量化考评排名能够在年级靠前。”2019级油气储运班班长苏志湘说。

我院石油化工学院从“三定”角度宏观把握人才培养方式,深入思考“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问题,尝试提出学院层面的解题方式。

以目标为驱动,坚持定“性”培养。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以问题为出发点,坚持定“量”培养。“只有激发学生的内源动力,才能更好地做好学生工作,通过定‘量’人才成长考核模式,培养学生的“比学赶超”的上进意识,激发潜能。”我院石油化工学院团委书记伍宇翔说。

近年来,我院石油化工学院以量化考评为依托,形成“比学赶超”的自主竞争效应,推进学生各项能力发展。从学习情况、学术论文、比赛获奖、就业情况等20个维度对班级进行量化考核,从学业情况、学生干部履历、社会实践等8个维度对学生进行量化评定,勾画集体与个体的成长画卷,使成长具象化,通过横向对比和纵向追踪,运用大数据加强人才培养。

以结果为导向,坚持定“向”培养,学院按照国家、学校、学院的化工人才培养目标,严把学生培养方向,努力使学生成长为新时代复合型化工人才。以博士团、绿色化工进社区、预选挂职等形式服务地方,深化校地企合作。先后引导630余名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工作,所培养学生继续从事化工行业占比80%左右(含升学、就业)。

德智体美劳并举 同向和声

“联合石化全国劳模张肇宏让我真切感受到,化工一线技术工人艰苦奋斗的工匠精神。”2018级本科生刘奕妍在听完劳模宣讲后感慨地说道。我院石油化工学院从融合角度深入把握人才培养内涵,推动思政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一体化,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切实助力“双一流”人才培养。

坚持“德”把方向。在校内首建学“习”支部、博士党支部、党性加油站。与马院合作定制思政课程,编著课程思政教材,开展移动式“课堂思政”,创设“课前5分钟思政”,潜心育苗。建设以“初心”为主题,以“四史”为主线,以hbs02红宝石线路“三种精神”为核心内容的党建教育基地,打造学院“党性加油站”以淬炼学生党性。

坚持“智”增才学。在“院长下午茶”、“书记面对面”、“前黄夜话”的基础上,推行“双班主任”制,抓好学风建设和专业认同。以省实验室发展建设为契机,做好泉港校区“人才洼地”建设,打造“泉港模式”,进一步提升学生培养质量。

“体”健身强、“美”塑心灵、“劳”助梦想。在注重学业建设,科研培养的同时,学院加强美育、体育以及劳动素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开展泉港夜跑等体育活动,发动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同时,将泉港非遗文化掌中木偶戏、扁担拳、南音北管、福船工艺等引入学院单独开设的《大学美育》课堂,开展“电镜看化工、诗词写专业”文体活动,尝试让学生发现专业美;打造“校友墙”文化阵地,开辟小石小化说危化、化说名著等网络文化专栏,提升文化修养。此外,依托泉港地缘优势,联合行业企业,开展专业实践劳动教育,邀请国家劳模进校分享,弘扬工匠精神。2020年学院在全校范围内申报《劳动认知与实践》校选课,先后有170余名学生参加服务性劳动,增强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

开设《劳动认识与实践》校选课

2020年,化学工程学科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位居世界第46名,伴随学科的进步,在“一催三定五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也硕果累累。近3年来,我院石油化工学院学生获校级以上奖项2100余人次,其中国家级200余人次,学生发表SCI论文210余篇,30余人获得国家奖学金,一批批卓越的新工科石化人才正走向行业一线,成为国家绿色石化产业的中坚力量。


学习强国链接:福建探索 | 我院石化学院“一催三定五育”打造新工科石化人才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8112638061378725484&item_id=18112638061378725484&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Copyright © 2014 hbs02红宝石线路化工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hbs02红宝石线路城乌龙江北大道2号 邮编: 350108 电邮: syhg@fzu.edu.cn 电话(传真): 0591-22865220

2021年5月24日 星期一

学生工作

福建学习平台(2020-11-28):福建探索 | 我院石化学院“一催三定五育”打造新工科石化人才

发布日期:2020-11-29 阅读量:

2014年2月27日,由hbs02红宝石线路、泉州市泉港区人民政府、福建石化集团公司共同建设的我院石油化工学院正式成立,学院以服务福建省石化支柱产业为目标,依托泉港校区,将人才培养建在行业一线,打通了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主线的“一催三定五育”新工科石化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石化学院人才培养体系

校企融合精细催化 同向发力

“与其他学院同学不同,我是在企业领取了录取通知书,并和爸爸妈妈一起参观了多种类型的化工企业,这让我对未来的学习方向更加明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9级本科新生感慨道。

2019级新生在企业领取录取通知书

一直以来,我院石化学院从催化角度精细把握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催化剂”的特性,结合学科特点,加强校企融合,从催化的角度定义人才培养目标,以“入学启航—学海凌云—毕业扬帆”的思政三部曲为基础,落实化工人才培养目标,打造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体系,实现了企业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一致性。

每年新生入校前后,我院石油化工学院开展“入学教育六重奏”:专业教育进企业—工匠劳模话产业—专家教授谈专业—石化学长看石化—泉港学子说泉港—贫困新生迎新生。2019年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了“未入大学门,先探就业路”活动,提前对新生普及专业教育第一课。

“为了更好地加深与我院石油化工学院的合作,培养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我们设立‘申远奖学金’,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这是我们企业担负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体现。同时开设‘申远实验班’,选拔优秀的学生进入实验班中,采取类似订单式的合作模式,让学生在大学就了解我们企业。”福建申远新材料有限公司人资如是说。我院石油化工学院逐步将企业合作前置,近年来与福建20余家化工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获得企业资助的奖助学金年均90余万元,用于激励更多学生成长成才。

此外,学院结合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梳理化工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就业去向,编制《交叉学科一览图》。成立考研功能型党支部,围绕“引、准、保、助、疏、固”六字工作法做好考研升学服务工作,近三年升学率由14.3%增长至45.8%。

疫情期间,学院转变就业工作思路,探索双毕业班辅导员制(1+1),构成了“1+1+X”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由往届毕业班辅导员指导今年的毕业班辅导员共同做好学院毕业生工作,以老带新,减少重复性工作重新熟悉的过程,在其他年级辅导员(X)的积极配合下,通力协作,统筹做好毕业、招聘、考录等相关工作,让他们顺利毕业、尽早就业。

“疫情期间,无法返校领取毕业证书等相关证件,没想到学校竟然特地到单位来发放,还有特殊‘云端毕业照’,太让我感动了。”2020届毕业生黄任艳在即将就职的公司和hbs02红宝石线路联合举办的人才交接仪式上,收下了这份来自母校的祝福,让这个特殊的毕业季少了一些遗憾。

近3年,我院石油化工学院就业率均超96%,职业满意度超93%,在国企、央企、世界五百强、上市公司的就业比例超70%,实现高质量就业。疫情期间,我院石油化工学院率先联合智联招聘网启动空中双选会,牵头开展福建省化工行业八校联合专场空中宣讲会,保障疫情期间毕业生就业不掉线。

福建省化工类专业联合专场空中双选会

定性定量定向齐行 同频共振

“学院的班级量化考评和个人征信档案,将班级每位同学的热情都激发起来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档案里能够丰富多彩,也希望班级的总体量化考评排名能够在年级靠前。”2019级油气储运班班长苏志湘说。

我院石油化工学院从“三定”角度宏观把握人才培养方式,深入思考“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问题,尝试提出学院层面的解题方式。

以目标为驱动,坚持定“性”培养。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以问题为出发点,坚持定“量”培养。“只有激发学生的内源动力,才能更好地做好学生工作,通过定‘量’人才成长考核模式,培养学生的“比学赶超”的上进意识,激发潜能。”我院石油化工学院团委书记伍宇翔说。

近年来,我院石油化工学院以量化考评为依托,形成“比学赶超”的自主竞争效应,推进学生各项能力发展。从学习情况、学术论文、比赛获奖、就业情况等20个维度对班级进行量化考核,从学业情况、学生干部履历、社会实践等8个维度对学生进行量化评定,勾画集体与个体的成长画卷,使成长具象化,通过横向对比和纵向追踪,运用大数据加强人才培养。

以结果为导向,坚持定“向”培养,学院按照国家、学校、学院的化工人才培养目标,严把学生培养方向,努力使学生成长为新时代复合型化工人才。以博士团、绿色化工进社区、预选挂职等形式服务地方,深化校地企合作。先后引导630余名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工作,所培养学生继续从事化工行业占比80%左右(含升学、就业)。

德智体美劳并举 同向和声

“联合石化全国劳模张肇宏让我真切感受到,化工一线技术工人艰苦奋斗的工匠精神。”2018级本科生刘奕妍在听完劳模宣讲后感慨地说道。我院石油化工学院从融合角度深入把握人才培养内涵,推动思政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一体化,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切实助力“双一流”人才培养。

坚持“德”把方向。在校内首建学“习”支部、博士党支部、党性加油站。与马院合作定制思政课程,编著课程思政教材,开展移动式“课堂思政”,创设“课前5分钟思政”,潜心育苗。建设以“初心”为主题,以“四史”为主线,以hbs02红宝石线路“三种精神”为核心内容的党建教育基地,打造学院“党性加油站”以淬炼学生党性。

坚持“智”增才学。在“院长下午茶”、“书记面对面”、“前黄夜话”的基础上,推行“双班主任”制,抓好学风建设和专业认同。以省实验室发展建设为契机,做好泉港校区“人才洼地”建设,打造“泉港模式”,进一步提升学生培养质量。

“体”健身强、“美”塑心灵、“劳”助梦想。在注重学业建设,科研培养的同时,学院加强美育、体育以及劳动素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开展泉港夜跑等体育活动,发动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同时,将泉港非遗文化掌中木偶戏、扁担拳、南音北管、福船工艺等引入学院单独开设的《大学美育》课堂,开展“电镜看化工、诗词写专业”文体活动,尝试让学生发现专业美;打造“校友墙”文化阵地,开辟小石小化说危化、化说名著等网络文化专栏,提升文化修养。此外,依托泉港地缘优势,联合行业企业,开展专业实践劳动教育,邀请国家劳模进校分享,弘扬工匠精神。2020年学院在全校范围内申报《劳动认知与实践》校选课,先后有170余名学生参加服务性劳动,增强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

开设《劳动认识与实践》校选课

2020年,化学工程学科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位居世界第46名,伴随学科的进步,在“一催三定五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也硕果累累。近3年来,我院石油化工学院学生获校级以上奖项2100余人次,其中国家级200余人次,学生发表SCI论文210余篇,30余人获得国家奖学金,一批批卓越的新工科石化人才正走向行业一线,成为国家绿色石化产业的中坚力量。


学习强国链接:福建探索 | 我院石化学院“一催三定五育”打造新工科石化人才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8112638061378725484&item_id=18112638061378725484&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hbs02红宝石线路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地区大学新区学园路2号 邮编: 350108

电话(传真): 0591-22865220 电邮: syhg@fzu.edu.cn

Copyright © 2014 hbs02红宝石线路化工学院版权所有